最近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卡顿登上了热搜。当然,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也没必要一边倒,冷静客观分析后其实很有意思。
笔者不是技术达人,甚至不懂IT技术,对这件事只能集纳各方的观点:相关软件运维企业本意是利用“宽表”实现数据运算效率最大化,也就是让核酸检测数据多步同时运行,以减少检测结果的等待时间。因为使用“宽表”可以提高效率,但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,就是数据出入口。打个比方说,我们修了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路,看上去确实很宽畅,但是进口和出口如果只留两个通道,那么在高峰期就无法避免“潮夕式”拥堵。所以在紧急增加了服务器并实施错时错峰检测以后,这种系统卡顿的现象就得到了有效的缓解。
所以这件事情确有产品设计不周全的问题,没有考虑到“数据高并发”的问题。当然,这也不能全怪相关企业,因为“数据高并发”并不是时常都有,而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做到前期完整的检测积累相关经验,出问题在所难免。这就好比高速路,虽然在高峰期开几十上百个通道都不够用,但平时的车流也只需开十个通道,那么剩下几十个岂不是浪费了呢?
但从这件事情,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算力市场潜力非常巨大,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,未来对于算力的需求会越来越高。实际上,大数据在此次抗疫中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举个例子,一个一万人左右的小区,利用大数据不到十个网格员就可以有效有序管理,如果没有大数据,没有目前这种智能化的管理系统,而像以前那样靠人工登记去管理,一名工作人员对应管理一百人可能都非常困难,这就需要上百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,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繁琐浩大的工作量。
以管窥豹,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。如果成都建成一个全国性的超算中心或者大数据中心节点,拥有超大的算力容量,那么适时调配算力到此次防疫中,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实际上,成渝地区也正是全国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,基础条件非常好:四川水电资源丰富,成都又是距离川西清洁水电能源供给中心最近的超大城市,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;成都是国家八大通信枢纽之一,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网间带宽660G,城域网出口带宽32.2T,位列全国第五;实施双千兆宽带战略,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千兆光纤网络省会城市,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网络节点均设置在成都……可以说,成都的数字经济已经开始赋能全社会。
而且《成都市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也于今年4月出台。规划明确,到2025年成都将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、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智慧蓉城、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前列。2022年上半年,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稳步健康发展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达1382.6亿元,占全市GDP比重为13.9%,占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4.6%。这还仅仅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。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.5万亿元,同比增长 16.2%,占 GDP 比重达到39.8%,规划到2025年,全国数字经济产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%,各行各业都将得到数字赋能,也将使中国经济发展真正从量向质华丽转身。
Copyright 2015-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5 联系邮箱:29 13 23 6 @qq.com